Description
From CLB:
On February 10, 2006, nearly 1,000 workers at the Heze Cotton Textiles Factory in Shandong province went on strike over low pay. The factory operated a contract system, but even after productivity went up, the monthly income of rank and file workers remained only just over 400 yuan. There were no benefits whatsoever and workers even had to pay for water consumed during work hours. The wages of the management, however, were several times those of the workers; the annual income of the factory manager and assistant manager reached tens of thousands of yuan.
From Boxun:
山东荷泽棉纺织厂工人罢工斗争进入第五天
山东荷泽棉纺织厂是国有大型企业,拥有二亿多资产,近5000名产业工人.1999年,实行mbo的所谓改革,遭到广大工人的强烈反对.职工代表纷纷签名,要求召开职代会,罢免厂长,以保卫国有资产.一夜之间,过半数职工代表签名.所谓改制,不得不停了下来.
令人气愤的是,市经委主任到厂,威胁工人,强制进行所谓改制.事后,又让工会副主席下岗.杀鸡给猴看.一个好端端的工厂,二亿资产,400万给卖了.监事会的同志进行了坚决斗争,但大权在握的原厂长-----董事长,不给办公地点,不给办公经费,无处说理.一气之下,监事会主席提前退休.
改制后,一小撮既得利益者比资本家还厉害,为最大限度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无所不用其极.工人实在忍无可忍,05年2月10日,开始了大面积罢工.目前,已进入第五天......
呼吁全国的工人兄弟姐妹给予声援.
Also from Boxun:
本人看到网友发的关于“山东荷泽棉纺织厂工人罢工斗争进入第五”的帖子后,于06年2月15日乘车到菏泽棉纺织厂去了解情况。
我于上午11点到达菏泽市政府门前,在市委、市政府门前并未发现上访群众,我想许是我来的晚了,就花4元钱喝了一碗羊肉汤,要了一张饼,简单吃了一下,大约11点半花4元钱打的去棉纺厂。
到棉纺厂南门已将近12点,首先进了职工生活区,建筑物非常破旧,特别是靠西侧最南边的两座家属楼,门窗破旧不堪,外墙没有粉刷,可能最早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广场上有几个老人在玩健身器材,除这一点还能看出这是一家老国有企业的一点影子外,其余看到的则是一片萧条。在家属院里有几家小卖铺,有的卖馍、有的卖烟酒糖茶,我进去买了一包烟,便和店主聊了起来,店主是一位40来岁的中年妇女。
“大姐,您怎么没上班?”
“我也上过班,现在不上了。”
“怎么不上了?”
“上个啥,挣那俩钱还不够吃饭。”
“那干一个月给多少钱?”
“200来块(连吃饭也不够)。”
“哦…..”
“听说工人停工闹事了。”
“是,嫌工资低。”
“全部工人都闹了?”
“不是,东厂的一部分,主要是织布厂的。”
“他们到市里面去了吗?”
“唉,去了,不挡事。”
“闹一下总好点?”
“好啥,让那些当官的连哄带骗,外加黑虎,说如果不上班,就完全解除关系,人多的是,不行就到社会上招,结果一部分职工顶不住就开始上班了。”
“工资给涨没有?”
“一分也没涨。”
“现在恢复生产没有?”
“好象生产了。”
“你们厂是不是卖给你们厂长个人了?”
“这个知道不准,有的说已经卖了,有的说没有,不清楚。”
正说话的时候,一些工人开始陆续从家里出来去上班,我夹杂在工人中间混进了厂里,看到厂里面道路两旁废弃物、干枯的杂草到处都是,工人神情呆滞,精神低落,表明企业经营极不景气,我指着一片正在生产的厂房,问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工(看上去40多岁)。
“大姐,请问哪是织布厂?”
“这就是。”
“不是说工人罢工了吗?”
“不知道”,她神秘地笑了笑。
然后,她进了织布厂的门,哦,原来她就是织布厂的职工。
我一回头发现后面有一个年青人在跟踪我,又一想在厂里也不一定能问出什么,也没熟人,为免生麻烦,就从北门(也是该厂的正门)出来了。
出了大门,迎面看到一位40来岁的中年男子在一面朝阳的墙根抽烟,头发有点自来卷,上身穿皮夹克(由于年久,许多地方外漆已磨光),下身穿灰色的裤子,脚上的皮鞋也张着口子,脸上的络腮胡子也没刮,浑身上下透着油腻,大概有一段时间没洗澡了,一个下层劳动者,肯定可靠,于是我就靠了上去,递上一颗烟,聊了起来。
“大哥,你是这个厂里的吧?”
“哦,是啊。”
“你是哪儿的?”
“我是来拉纱的”,我没说实话。
“啥时候来的?”
“今天刚到。”
“那今天走不了吧?”
“是啊(我顺便敷衍着,然后把话题岔开),你们厂现在效益怎么样?”
“效益?不知道,领导从来不提效益,我们当工人的只管拿自己的工资,别的不能多问。”
“你们的产品都朝哪走?”
“大部分都销往浙江宁波的服装厂,然后出口。”
“拿效益应该不错了,你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
“500来块。”
“可不多啊,你在这里干多少年了?”
“24年了,再熬个10来多年就退了。”
“那你是老工人了,现在你们厂有多少人?规模有多大?”
“现在生产岗位上有3000来人,加上退休的大概有5000来人,大概有8万纱锭。”
“听说前几天工人闹了?”
“是,给的钱太少了,一月才300—400元,吃都不够。”
“你们工资是怎样计算的?”
“实行的是记件工资,有的麻利的就多拿个,为了养家没办法。”
“高的最多能拿多少?”
“700—800元,西厂拿的高些,东厂不行,有的甚至还倒贴。”
“那是因为啥?”
“西厂是老国有底子,又加上领导精明,给的工资高点。东厂是八九是年代建起来的,纱锭都是新的。”
“怎么个倒贴法?”
“养老保险还得扣啊,有的生个病、办点事出不满勤,年龄大的工作能力跟不上,发的工资就不够,可不就倒贴。”
“你们领导拿多少?”
“一月好几万,具体数不清楚。”
“你们改制了吗?”
“前几年闹这个事儿了,到后来也没了下文,现在内部实行承包,一级一级承包,厂长光等着收钱就行了,看着谁不顺眼就换。”
“现在闹事的工人还闹着没有?”
“前几天我请假了,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现在他们机子好象已经开齐了,可能都已经复工了。”
“那工资给涨了吗?”
“公告已经帖出来了,一分不给涨,如不满意可以辞职不干,没办法,有许多都是四五十的人,再咬咬牙就熬到退休了,现在辞职啥也没有。”
我们抽了两颗烟的功夫,一会过来一位穿着非常考究的中年男人,大概有50来岁,他指着给我说:“这就是我们老一(厂长),不行我在外面呆的时间长了,得回去了”,于是他匆匆地消失在厂大门口。
我又往北走了一点,看到一位卖火烧(和烧饼差不多)的中年人,当时午饭已过,他正在收摊,准备回去,我便走过去,向他借火点烟,同时递上一颗烟,和他谈起来,原来他是附近的村民。
“大爷,生意不错吧?”
“凑活吧。”
“一月能挣多少?”
“700—800吧。”
“挣千把块不成问题吧?”看他有点保守。
“差不多吧。”
“那你比纱厂的工人强多了。”
“哎,这你说对了,他们工资少得可怜,俺村两口子都在纱厂上班,去年孩子上学需要20块钱,都拿不起,找到我这小摊上,我给她50。今年春节有的双职工过节的钱也没有,还是从父母那拿的面过个年,可怜呐。”
“他们厂领导是不是很有钱?”
“那当然了,他们哪个没有几座楼,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前几天工人们是不是闹了?”
“闹了,唉,闹过多少回了,不挡事儿,这回又让他们给压住了,其实还是工人心不齐。”
“现在是不是还有闹的?”
“大概还有,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工人,他们一直在闹,他们不闹没出路,干一辈子了,不象年轻人可以再干点别的。”
“工人走的多不多?”
“走的也不少,有一些老工人走的,被聘走了,一月都拿1000多。”
“那年青的呢?”
“有的双职工留一个人上班,另外一个做个生意,你看对面的副食店,就是工人自己开的,这样的我知道的就有好几家,不这样不行啊。”
“退休后能发多少钱?”
“400来块”,他指着一个60多岁老工人说,“他退休两年了,一个月就拿400块钱。”
“那这治个感冒也不够啊!”
“这些厂领导不得好死,他们都是绝户头,没一个有儿子的,你看对面的药铺就是厂长出资给他闺女开的。”
……………………
我默默无语,我也是工薪阶层,看了工人们的处境,一股股的辛酸涌上心头,为什么我们工人阶级在官僚资产阶级眼里如此卑贱,以前不是这样啊,今天我们明白了,是万恶的走资改革路线造成了这一切,难道这20多年的血与泪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Credibility: |
|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