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fied

Changhe Auto Workers Strike in Jingdezhen, Jiangxi

  • Date: Jan 13 2012 Time: 12:05
  • Description:
    From WSWS: A more explosive strike by 2,000 workers erupted last Friday at a factory in Jiangxi province owned by Changhe Auto, a subsidiary of Chang’an Auto. According to the local Jingdezhen Daily, Changhe Auto—a joint-venture with Japan’s Suzuki—planned to transfer its productive assets to Chang’an-Mazda. The decision would end production at Changhe Auto, with no option for new jobs for the employees. Chang’an is one of China’s big four automotive companies. It produced 1.83 million vehicles last year and has manufacturing bases in Malaysia, Vietnam, US, Mexico, Iran and Egypt. Like other major state-owned joint companies, it is listed on stock markets and participates in joint-ventures with Western and Japanese multinationals. The restructuring of Chang’an is part of an industrial consolidation encourag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driven by a slowing auto market. After a massive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which it overtook the 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automaker and market, auto sales grew by just 2.5 percent in 2011. Angered by the plant closure and low monthly wages of just 1,700 yuan ($261) a month, Chang’an employees stopped work and stormed management’s offices. According to online accounts by workers, the general manager was arrogant and was driven off by furious strikers. Four hundred workers took to the streets and blocked traffic for four hours. They announced plans to take a collective petition to Beijing before the Chinese New Year next week. Paramilitary police were deployed against workers protesting outside the plant last Sunday. ( Significantly, Chang’an workers have begun to direct their anger not only against the employer but als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regime. One worker declared onlin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wield their fists to crush Zhongnanhai”—the central CCP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Another wrote: “Everyone come for a strike! … Everyone come for an insurrection! Overthrow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verthrow the bureaucratic and privileged clique!” Fearing the unrest could spiral out of control, the Jiangxi provincial authorities intervened to promise workers that the plant would be saved, even i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d to buy it. The assurance reportedly ended the strike as of yesterday. From Global Times: 自1月13日起昌河几千名员工已连续罢工4天,并且和长安领导发生了激烈冲突,当地武警已出动介入。   据《景德镇日报》报道,1月13日和15日,昌汽公司众多干部职工聚集,对中国长安集团拟变更昌汽企业生产资质一事,反响强烈,情绪激动,出现了围堵办公大楼和城区公路,围攻昌汽高管人员的过激行为。 据悉,昌河职工罢工的原因是“长安要把昌河的汽车生产资质卖掉,导致几千职工面临下岗危险”,此前该决定并未通知昌河铃木公会,亦未知会当地政府。   据接近江西省政府与景德镇政府人事表示,省政府与市政府均不同意长安集团的该决定。   昌河内部人士对此事给予了证实。该内部人士表示,由于长安福特马自达将拆分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整车企业,但国家产业政策不再鼓励汽车整车制造,给长安马自达获得汽车生产资质带来了巨大难度,因此长安汽车决定将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转移”到长安马自达。该决定将导致昌河铃木品牌汽车的生产停止,而对昌河铃木员工的安排,长安集团并未给出妥善安置。   据内部人士透露,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转移”到长安马自达后,昌河铃木的现有车型也将并入长安铃木品牌生产,而昌河铃木的合资自主品牌派喜,其生产基地将移至长安汽车合肥工厂。 From Artxun.com: 中新网1月17日电 1月17日,长安汽车集团与景德镇市政府联合就昌河汽车员工因不满长安集团剥离昌河铃木生产资质而罢工一事发布了处理通告,表示昌河生产资质、生产基地和品牌维持不变,免去李黎总经理职务。 以下为通告全文: 为尽快恢复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让广大干部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昌河汽车公司干部职工的诉求作了认真研究,本着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为核心出发点,双方对昌河汽车公司的稳定发展进行了充分协商,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一切维持昌河汽车公司目前格局和发展现状不变,包括昌河汽车作为独立法人地位不变,昌河汽车公司与日本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三个生产基地不变,品牌不变,目录不变,承诺的所有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新车型不变。 二、昌河汽车公司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中国长安集团一定会充分征求企业干部职工的意见,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在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后才正式作出决策。 三、昌河汽车公司干部职工还有其他方面好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镇市委和市政府反映。 四、鉴于目前状态,免去李黎总经理职务。停职检查。尽快从昌河汽车公司内部产生总经理。 五、关于昌河汽车公司的所有事宜,以本通告为准。 From 0791quanquan.com: 1月13日和15日,昌汽公司众多干部职工聚集,对中国长安集团拟变更昌汽企业生产资质一事,反响强烈,情绪激动,出现了围堵办公大楼和城区公路,围攻昌汽 From Auto.China.com: 2012年初,当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还未从2011年惨淡的销量冲击中回过神来时,昌河汽车罢工事件的爆发给愁云笼罩的中国自主品牌又一记重拳。向来行事低调的昌河为何会爆发大规模罢工?并入中航3年以来,昌河与长安的关系又是怎样?协商之后,昌河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中华网汽车就来讲述昌河罢工事件的始末。 始末:罢工保住格局不变,李黎被免职 2012年1月13日,一个平常的工作日。然而对于位于江西景德镇的昌河汽车总部来说,却是惊心动魄的一天。一群身着昌河汽车工服的汽车工人没有像往日般开始一天忙碌的车间工作,而是手拿“长安没信用,不要长安要回中航”、“我是航空人,我要回中航”的横幅冒雨聚集在昌河办公大楼前燃放鞭炮和敲锣打鼓,以此激进的方式来要求昌河汽车高管就转让昌河铃木生产资质一事与工人对话。 可是在沟通过程中,昌河总经理李黎爆出的“你们不整死我,我就整死你们昌河。”点爆了工人们最后的容忍底线。工人们推翻大门护栏,涌进办公室,甚至与李黎起了暴力冲突。昌河汽车工人用罢工这种最直接触痛公司高层的方式,维护着自己赖以生活的工作岗位。 罢工一直持续到1月15日才有了转机。1月15日,景德镇官方网站刊登了发改委对昌河汽车生产资质转移的表态:江西省发改委主任许爱民和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等专程赴京呈送《江西省政府关于要求将昌河铃木企业生产资质保留在江西的函》。国家发改委明确答复,长安集团提出的撤销昌铃公司及变更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意见,未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商,未经企业职代会讨论通过,国家发改委不予发文。 1月16日,长安汽车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徐留平和邹文超已于上午到达景德镇,与昌河汽车高层、景德镇地方政府进行三方磋商。并于当天稍晚些时候,景德镇市政府与长安汽车发布了联合通告:维持昌河汽车公司目前格局和发展现状不变,包括昌河汽车作为独立法人地位不变,昌河汽车公司与日本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三个生产基地不变,品牌不变,目录不变,承诺的所有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新车型不变。长安集团派驻昌河汽车的总经理李黎被免职,新一任总经理将从昌河汽车公司内部产生。 此通告一出,给了昌河汽车员工一管安心剂,1月17日,昌河汽车景德镇总部各职能部门又恢复了正常运营。 昌河汽车工人罢工一事仿佛就此落下了帷幕,但是一句“维持昌河汽车公司目前格局和发展现状不变”的承诺,真的能保住昌河汽车工人们的饭碗吗?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不难看出,长安集团准备把昌河铃木生产资质转让一事,在事发前数月已经处于操作之中。中华网汽车从长安汽车内部知情人士处获悉,2011年底时,长安集团就已经计划将昌河铃木轿车的生产资质转让给即将和长安福特拆分后独立出来的长安马自达,再把九江工厂的发动机项目拿到合肥基地生产,这个方案还没有经过昌河铃木汽车职工大会表决就上报给了发改委。 然而,江西方面、景德镇方面、昌河方面和长安方面显然没有形成利益的一致,所以在万不得已之下,才把此事告知生产工人,由生产工人出面打破僵局,从而引发了罢工事件。 昌河汽车工人们的积怨不仅是生产资质的转让,还有兼并时长安集团对昌河汽车的承诺未能兑现。长安集团曾向昌河汽车承诺,“兼并重组昌河汽车后品牌和渠道保持不变、经营班子保持不变、供应体系保持不变等六不改变。长安汽车、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三箭齐发,保持品牌独立运营。”且对昌河员工也做出了增加员工收入和实现销量增长的承诺。可在昌河汽车被兼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员工都未感到长安的诚意。 根据昌河汽车公布的官方销售数据称,“昌河汽车从2009年亏损7亿元左右实现2011年的扭亏为盈。昌河汽车规划2012年销量目标为25万辆,同比2011年增长超过30%,并把2012年的赢利目标定为1亿元。”但是翻查昌河汽车以往的销售数据,中华网汽车却发现了一组很有趣的数据:十年前,昌河汽车就宣布年产销突破15万辆;然而经历了这两年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昌河汽车2009年的销量目标却仍然是“15万辆”;在2009年时宣称到2011年产销达到26万辆,但09年并入长安之后,又宣称2011年产销23万辆。然而,昌河汽车2011年的销量到底是多少,却无从查知。 昌河汽车并未从长安集团这个大家庭里获取实质上的收获,相反却面临着被剥夺生产资质的危险,昌河汽车的工人自然不干。 实质:长安偏爱马自达,铃木无奈默许 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转让,涉及其与长安集团下属长安铃木的整合。一位长期关注铃木整合的业内人士向中华网汽车表示,“长安暗自申请转移昌河铃木生产资质这件事,昌河方面不知道,但不可能不和铃木通气,这表明,铃木很可能已经和长安在昌河铃木资质变更上谈妥了条件”。 2010年,长安提出要讨论整合事宜时,铃木汽车曾针锋相对地表示,如果两个铃木变成一家,就要在中国再寻找一个新的合资伙伴。为了稳住铃木,长安暂时搁置了整合计划。但是,长安和铃木的此番对峙影响了长安铃木以及昌河铃木的正常生产,两年时间内,铃木在华两个合资企业均未推出全新车型。 “两个铃木并存时代的经验已经证明,铃木汽车的资源无力供养两个合资企业,”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点铃木应该有自知之明,所以铃木放弃一个生产资质并安心和长安合作是务实的选择。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长安最为主动,昌河铃木从合并之日起再奢谈什么自立已经没有依据。” 谈到引发长安集团转让昌河汽车生产资质的诱因,让人不禁联想到迟迟未能获批的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项目。 早在2010年就有传闻称长安福特马自达这个由三家企业合资成立的公司,将拆分成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两家50∶50对等股比的合资公司,但是新拆分出来的长安马自达面临没有轿车生产资质的尴尬。这也是该项目至今未被获批的主要原因。面对这样的尴尬,长安集团则想到了2009年被兼并到麾下的昌河汽车公司拥有“昌河汽车”和“昌河铃木”两个轿车生产资质,这让长安集团有了新的想法:把昌河铃木的生产资本转移给长安马自达。 根据数据显示,长安福特马自达2011年销售79344辆,同比减少15%,远高于一汽马自达8%的降幅。如此低迷的长福马销量,将直接影响长安汽车的业绩。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1年3季度净亏损1.4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40%,实现每股收益-0.03元,同比亦下滑近140%。 对长福马的投资收益是长安汽车利润的主要来源,2011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下降23.89%。而在其中,公司对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达到10.35亿元,尤其对长福马的投资达到8.07亿元。长安汽车微车和自主品牌几乎盈亏平衡。所以尽快将长安马自达从长福马中分离出来,成了长安集团的重中之重。 因为在合资新政下,目前发改委对车企生产资质的审批十分严格,想要增加一个名额就要减少一个。长安集团认为昌河汽车作为长安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对公司之间的资源调动理所当然,却不料没有协调好员工和现有资源的安排,从而引发了昌河员工的激烈反应。 未来:昌河自主仍受制于长安,哈飞或成备用方案 如今,在政府和工人的努力下,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虽然被保留下来了,但是在罢工之后,长安与昌河的矛盾已经难以平衡。昌河铃木内部人士告诉中华网汽车,在昌河的高层领导中,来自长安体系的人员均已被调离,而新领导则将由昌河内部研究产生。据介绍,除了昌河汽车总经理李黎被“停职检查”外,昌河副总经理周家政、总经理助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柴伟,以及江西研究院院长徐小刚也已经离开。 随着“长安军”的调离,昌河汽车能否在江西政府支持下再次独立出来,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问题。在中华网汽车看来,昌河汽车虽然打算脱离长安,但是事实上长安的整合是受国资委批准的,这一状况很难改变,即便长安的人员撤离,任命全部由昌河自主,但是其规划还是要受制于长安整体规划。 而长安集团经历了这次突发事件,对于从何方获取长安马自达的生产资质更多了几分忧虑。若是长安集团力促长安福特马自达项目获批,必定会尽力为长安马自达找寻生产资质,这让人不禁对与昌河同为长安集团旗下的哈飞汽车产生担忧。哈飞会不会成为长安的另一个备用方案?中华网汽车将密切关注。